在大多数人眼中,七十岁是颐养天年、含饴弄孙的千亿球友会年纪,但有一位老人却选择手握剑柄,在剑道上挥洒汗水,他叫李志远,一位刚过七十大寿的击剑爱好者,面对镜头时目光如炬:“我的目标是参加世锦赛。”这句铿锵誓言背后,是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追梦故事,也是一曲对年龄界限的勇敢挑战。
清晨五点的剑馆:与年龄赛跑的训练日常
北京初冬的清晨,天还未亮,海淀区一家击剑馆内已响起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,李志远身着白色击剑服,头戴护面,手持花剑,正与年轻对手激烈交锋,他的步伐不如年轻人敏捷,但每一次出手都精准果断,剑尖划破空气的嘶鸣声仿佛在向时间宣战。
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个年纪还要折腾。”训练间隙,李志远摘下护面,银发已被汗水浸透,“但对我而言,击剑不是折腾,是生命的一部分。”
他的训练强度令人惊叹:每周六天,每天三小时,包括基本功训练、技术对抗和体能储备,为保持状态,他还自觉加练瑜伽和游泳。“年龄带来的身体限制是客观存在的,但可以通过科学训练来弥补。”李志远说,他的训练计划由专业教练量身定制,既保证效果又避免受伤。
半世纪情缘:从青年到古稀的剑客之路
李志远与击剑的缘分始于1968年,那时他还是个高中生,偶然观看了一场击剑表演,立即被这项“移动象棋”般的运动吸引。“那种优雅与激烈并存的感觉让我着迷。”他回忆道。
尽管那个年代条件艰苦,他仍想方设法学习击剑,没有专业场地,就在操场练习;缺乏装备,用木棍代替剑柄,坚持数年後,他成为业余体校的击剑选手,并在市级比赛中取得不错成绩。
如同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命运,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展开,他的击剑梦想被迫中断,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,期间他经历了工作、成家、生子的人生常态,但心底对击剑的热爱从未熄灭。
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他重返剑道的契机。“观看击剑比赛时,那种久违的激情又回来了。”退休后的李志远毅然重返击剑馆,重新拿起那把熟悉的剑。
挑战极限:古稀之年备战世锦赛
世界击剑锦标赛作为该项运动的顶级赛事,对参赛选手的体能、技术和心理都是极大考验,李志远的目标是参加 veterans(老将)组别比赛,该组别按年龄划分,设有70岁以上组别。
“技术上我有信心,毕竟有多年基础。”李志远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,“但体能恢复是最大挑战。”为提升耐力,他每天晨跑五公里;为增强爆发力,他进行专门的核心力量训练。
他的教练张健表示:“李老师的执着令人感动,他的技术细腻,经验丰富,唯一需要克服的是年龄带来的体能下降,我们正在通过针对性训练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
备战之路充满艰辛,去年冬天,李志远因训练过度导致肩部损伤,医生建议他停止训练,但他仅休息两周就重返剑馆,只是调整了训练方式。“这点伤比起我的梦想不算什么。”他轻描淡写地说。
银发剑客现象:老年人体育参与的新趋势
李志远并非个例,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参与传统上认为属于年轻人的体育运动,在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,老年击剑团体、老年马拉松协会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。
体育社会学专家王教授认为:“随着健康观念转变和寿命延长,老年人体育参与正从传统的太极拳、广场舞向更多元化方向发展,这反映了当代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。”
据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统计,过去五年,参与击剑运动的60岁以上老年人增加了三倍多,许多击剑馆专门开设了银发班,聘请专业教练指导。
“运动没有年龄界限。”七十岁的刘阿姨与李志远在同一剑馆训练,“我们忘记年龄,只享受运动的快乐。”

家庭支持与质疑声音
对李志远的追梦之路,家人经历了从不解到支持的过程,儿子李明最初强烈反对:“担心父亲身体吃不消,也怕别人说我们不孝顺。”
看到父亲通过击剑焕发新生,李明逐渐转变态度:“现在全家都是他的后援团,击剑让父亲变得快乐、健康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李志远的老伴王阿姨更是全力支持,不仅包揽家务,还经常到剑馆为他加油。“年轻时为了家庭,他放弃了很多,现在能追求自己的梦想,我为他高兴。”
也有质疑声音,有人认为老年人应该“服老”,安享晚年而非挑战极限,对此,李志远回应:“年龄只是数字,重要的是心态,只要身体允许,为什么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?”
超越奖牌:击剑带来的改变
对李志远而言,击剑不仅是运动,更是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,开始系统训练后,他的高血压、高血脂等老年慢性病得到明显改善,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。
“击剑要求高度专注,在比赛中,你只能思考如何应对下一剑。”李志远说,这种专注让他忘记年龄和生活中的烦恼,“站在剑道上,我感觉自己还是那个十八岁的少年。”
更重要的是,通过击剑,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建立了新的社交圈,他们的“银发剑客”微信群有近百人,每天交流训练心得,组织友谊赛。
梦想照进现实:世锦赛倒计时
距离下一届世界老将击剑锦标赛还有十个月,李志远的备战进入关键阶段,他计划参加多场国内选拔赛,争取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。
“我知道站在世锦赛舞台上不容易,但无论结果如何,追梦的过程本身就有意义。”李志远抚摸着手中的剑,眼神坚定,“这把剑陪伴我大半生,现在它承载着我的终极梦想。”
他的故事正在感染更多人,剑馆里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与他切磋,称他为“最酷的爷爷”,社交媒体上,他的训练视频获得数十万点赞,网友留言:“看到您,我不再害怕变老。”
体育精神的核心从来不只是金牌和纪录,更是对自我的不断超越,李志远用手中的剑证明:梦想没有保质期,只要心中有火,古稀之年也可以是新的起点。
在击剑馆的墙上,挂着一句名言:“剑道之上,人人平等。”对李志远而言,这句话有了新的含义——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,年龄从来不是障碍,而是独特的风景,他的剑尖所指,不仅是赛场上的对手,更是人们对老年人能力的刻板印象。
评论列表